“磨剪子嘞~戗菜刀~~”
一道拉满尾音的吆喝,将陈仁惊醒。
混乱的头脑还没能恢复清明,他又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。
一面古朴的黄铜镜立于桌上,镜子前是几盒胭脂。
看胭脂盒上的包浆,不是经了好些人手,就是用了好些年头了。
这是哪?
不等陈仁弄清楚状况,铜镜中倒影出的英俊相貌,又让他楞在了原地。
我的脸……怎会变成这幅模样?
幸好,一股记忆及时的涌入脑海,陈仁才弄明白了他的处境。
他穿越了。
如今是大靖朝,徽宗二十三年。
赵家天子点歪了天赋树,写了一手最硬的字,做了一手最软的皇帝。
北面儿的蛮子连年南下,搅得本来还算富足的百姓们,只能忙于奔命。
有这外患还不算,这边儿的夜里,只要打更梆子一响,那便是百鬼夜行,四处行凶。
百姓们都说,那是老祖宗们不满赵家天子的所作所为,急得从阴曹蹦了出来。
当然,百姓们骂得虽然难听,朝廷也不能真个不管他们的死活。
恶鬼犯事的奏折越来越多,朝廷又忙着在边境上裁地图,实在是无暇分心。
最后只得抽空在各个大城外,都设置了‘灵台班子’。
什么是‘灵台班子’?
流窜于乡野,唱戏给人听的,由于戏台搭建得简陋,只是几块破败茅草,所以便叫做‘草台班子’。
垒起草台唱戏给人听的,叫草台班子。
搭起灵台唱戏给鬼听的,自然就叫做灵台班子了。
也不晓得当初想出这个办法的,是何方高人。
自打这灵台班子设立起来以后,夜行的百鬼们有了消遣,地方上恶鬼犯事的奏折,确实少了大半。
陈仁打小在逃亡的流民堆里长大,爹娘到底是死了,还是让人烹了,他自个儿也弄不明白。
幸亏一个梨园班主,见着陈仁可怜,就领着他学了几年戏。
没等学出些皮毛,这位老班主也一命呜呼了。
如此乱世之中,要想安身立命,不论是活人买卖,还是死人行当,他总得做点什么。
到底能有多乱?
嘿~您还别不信。
多的不提,少的不唠,咱听一个游方和尚编的小谣,那就能立刻管中窥豹。
那小谣唱得,
古古怪,怪怪古,孙子娶祖母。
猪羊炕上坐,六亲锅里煮。
女吃母之肉,子打父皮鼓。
据说当初和尚编这小谣,是想怒斥那些吃儿食女的饥民,早晚会遭到轮回报应。
到如今,那些饥民胡乱吞着大白肉时,心里默念上几遍,也就觉得自己算是诵过往生经了,这吃起来心里反而更舒坦了。
这跟佛前总多香火客,只求如愿不求禅,大概是一个道理。
陈仁自然是不想被吃,也不想吃人的。
为了有些果腹的吃食,他只得把心一横,接下了这灵台班子,给死人唱戏的活儿。
幸亏这灵台班子的唱戏人,必须得是阴身阴命之人,否则身上阳味儿太冲,会令‘看客’们不喜。
所以银钱方面的报酬,还算可观,每月足有一两银子。
辗转两月下来,陈仁不仅拿了朝廷二两纹银的俸禄,还混上了第七号灵台班子,班主的位置。
为啥升得这么快?
两个月就做上了班主?
那有的戏班唱角儿,在给‘看客’们端水饭时,一不小心就拿自个儿心肝做了调料。
有的角儿议论了几句‘看客’们的死因,完事儿嘴巴就被撕到了后脑勺。
陈仁仗着学过几天正宗戏曲,笼络了几个‘铁杆鬼粉丝’,才算是勉强撑到了今天。
人手不足,每逢农历一四七就要开场的鬼戏,却是半点耽误不得。
而且,唱的戏曲还不能重复。
恶鬼性躁,若是拿唱过戏曲的敷衍他们,往往会拍案而起,大开杀戒。
陈仁的前身,就在刚才上妆的时候,苦思新鲜曲目而不得,就这么心力交瘁而死。
挠了挠头上的发髻,陈仁心里有些发苦,戏曲的曲目他倒是记得好些。
无论是昆剧,越剧,京剧,亦或是黄梅戏,每一种里面的经典曲目,随便搬出一幕来,都能让那些恶鬼大开眼界。
可他一个鼓掌叫好的主,只懂得听,哪晓得怎么唱…
偏过头去看了一眼落于窗下的斜阳,陈仁心中更急。
到了子时,便是他登台的时间了。
撂挑子跑路也不是不行,只是昨天夜里,前身就已经吹响了法螺,跟他那几个‘铁杆鬼粉丝’吹牛说,今夜会有一场大戏。
他身上的气机,也早被那几个粉丝锁定,此时要是撂挑子跑路,后果不堪设想。
陈仁认知里的‘小说粉丝’什么的,顶多就是给你寄点儿刀片。
这边儿的鬼粉丝,一个不满意,那可是要从你身上取点零件儿的。
眼见时间越来越近,陈仁只得搜肠刮肚的回忆起那些他听过的曲目。
思来想去,只有一首在某平台上比较火的戏曲,他还算熟悉。
“英台不是女儿身,因何耳上有环痕。
耳环痕有原因,梁兄何必起疑云。
村里酬神多庙会,年年由我扮观音。
梁兄呀,做文章要专心,你前程不想想钗裙。
我从此不敢看观音……”
得益于那些女施主们的‘观音变装’,所以陈仁对白不白,不是,是大不大……
呃,是对这几句唱词的深度,很有研究!
要知道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那可是国产四大爱情故事之一,别说应付些色鬼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灵台戏班,唱与鬼神听请大家收藏:(m.100msh.com)灵台戏班,唱与鬼神听迷失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